020-39991468

快捷导航

# 业务咨询
电 话:020-39991468

张经理 / 18665606093

Email / service@2000new.com

Wechat

扫一扫添加顾问

就美团点评谈突破网站设计边界才是互联网变革幸存之道

来源:新际网络 发布时间:2021-02-04

  设计师可以在瞬息万变的互联网行业中生存,但他们所依赖的是设计师的设计能力。广州网站设计公司网页设计师和建站程序员比较多,但是能独立的设计师很少。然而,互联网行业变化中的设计理念也在不断变化。一旦跟不上时代的变化,就意味着价值空间在下降。


  一、设计师的现状


  1.设计师已经开始被人工智能取代


  2018年紧随其后的是2017年,这是人工智能集中精力的一年。关于“人工智能将完全取代设计师”的言论层出不穷,很多从业者都感到危机。


  AI时代真的来了,设计师开始被人工智能取代。


  现在很多负责垂直业务的运营设计师都参与了智能系统的建设、建筑素材库的建设、配色排版规则标准的设置、帮助AI培训等。


  甚至美团点评也开发出了一个可以作为横幅的智能设计系统。它不仅可以作为横幅使用,还可以自动生成今年的活动主页和简单的H5页面,涵盖了餐饮、休闲娱乐、美容等多个类别。


  相应的,设计部门原本打算申请的运营设计师数量会减少甚至不增加。


  AI的强大冲击力虽然吓人,但是没有机器可以代替设计师的工作,比如设计师对目标受众的理解。顶级设计师的专业技能在冲击下会变得更加突出和显眼。


  2.国内设计师普遍声音低


  在国外,很多优秀的公司都是设计驱动的,而国内的设计师普遍声音比较低。


  其实国外很多“设计驱动”的公司本质上都是CEO驱动,有一个重视用户体验的CEO,所以整个公司在做事的时候都会重视用户体验。本质上,CEO在推动,设计只是在执行。


  但是在中国,行业环境并没有那么舒适,尤其是在传统公司,高层对用户体验的价值感知非常弱,所以存在设计师话语权低的问题。


  要解决这个“历史问题”:


  首先,设计团队本身要对用户体验有清晰正确的认识,不仅仅是设计,只有用户体验理论;


  然后通过专业的手段,既保证了用户体验,又很好的解决了业务问题。


  那么就必须得到业务团队的认可。


  用实际案例来证明价值,下一步就是普及跨团队用户体验的概念,提供相关的认知。


  美团点评是一家高层非常重视用户体验的公司。在美团点评中,用户体验部门的价值可以得到足够的认可。


  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家还是会努力拓展自己的价值空间,突破界限。比如交互设计师会做一些和用户调研、产品分析相关的事情。项目产品负责人只需要提供一个产品目标,交互设计师就可以完成战略层、范围层、结构层、框架层、展示层五个层次的分析输出工作,并产生完整的项目建议书报告。


  可见,设计师只要有实际案例证明自己的价值,得到领导的认可,不断拓展自己的价值,提高话语权都不是问题。


  3.对产品设计的理解还停留在图形界面上


  很多刚入职的设计师都摆脱不了专业的束缚,认为设计只是图形的构建,没有更多的思考。


  对此,工作经验丰富、读者众多的崔校长表示,这是普遍现象,也是正常现象。


  在社会化、精细分工的时代,设计师从专业入手,自然一开始认知会局限于图形界面。随着专业水平的提升,会扩大认知范围,看到界面以外的东西。这是基本法,没有捷径。


  俗话说:


  不求大局者,不足以求域。


  设计师要有意识的突破界限,这才是正确的方向。现实中很多人突破不了瓶颈,却往往不肯突破界限。思维的局限导致个人价值的局限。


  4.判断设计质量没有绝对的标准


  众所周知,设计有好坏之分,但我们并不一定清楚这个好坏的评判标准。


  设计师没有绝对的标准来评判好坏。


  在商业组织中,所有的资源都是为了实现商业目标而投入的,所以能帮助实现这个目标的设计就是好的设计,这是一个评判标准。但是根据团队业务目标的不同,具体的标准也有很大的不同。


  在业务组中,用户体验是实现业务目标的一种手段。说纯用户体验就是玩流氓,没有商业目标。


  只有纠正这种认识,在职场上更容易成功。


  二、设计师的突破


  1.保护用户体验是第一标准


  现在很多人都在提倡设计的标准化、组件化,有利有弊。


  针对这一趋势,崔校长建议,不仅要重视规范,还要重视构件理论。虽然标准化和组件化这两个相对基础的设计效率措施可以显著提高基本单元的效率和质量,但规格和组件只能保证底线,不能提高设计质量的上限。


  比如有的设计师会告诉产品,我们的规格是这样的,所以只能这样设计,这是不对的。规范不是一刀切的标准,保证用户体验是第一标准。


  该用的时候就用标准组件,场景中不适用就不能硬用。


  2.用户体验设计,不仅要看界面,


  作为一个用户体验设计师,你要有让界面变漂亮的能力。


  漂亮的界面是最肤浅的设计体现,真正的用户体验远远不止于此。[0x9a8b]在《用户体验的要素》中描述的“策略层、范围层、结构层、框架层、表示层”的五个要素必须充分、专业、逻辑连贯,才能最终获得一个在线产品的良好用户体验。


  在构建一个好的用户体验时,更重要的是表达层背后的业务系统、产品目标和用户心智模型。在设计基础上做充分的研究和挖掘是根本。


  3.方法论是主导因素,寻找灵感


  遇到设计瓶颈时,找灵感是有技巧的。有的设计师凭空想到灵感,效率不高?以方法论为主导,寻求启发。


  设计的目的是解决问题,要以理性思维为指导去定义、分析、解决问题。如果以Idea为导向,即通过试错验证有效Idea,类似于碰运气,效率很低。


  在美团点评上海用户体验部的设计路径中,方法论在总体上是主导因素,只有在方案的呈现层面才会使用头脑风暴和素材收集来帮助启发和传播方案。


  4.关注自己和团队的共同成长


  每个工作者在学习和成长中更注重自我成长是必然的,设计师也不例外。


  但是,工作的根本是自我成长、团队成长和产品成长的结合。优秀的团队一定要非常重视这三个方面的成长,美团点评也是。


  美团点评有覆盖各专业的互联网大学,设计有设计学院,沉淀了很多方法论和案例。同时公司也有复工文化,每个人都会从每个项目实践中总结经验,获得知识。


  设计师要尽量“跨界”,在其中个人可以快速成长。


  校长本人是计算机专业,做过产品经理,最后深入设计领域工作。


  这种综合作用帮助他更宏观、更完整地看待产品体验构建的过程;能更好的理解上游产品角色关心什么,下游开发角色需要什么;能够更好的与相关角色沟通,让设计发挥更多价值。


  所以设计师不仅要关注外部的学习环境,更要关注自身的跨界,不断拓宽边界,与团队共同成长,这对你的职业发展会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5.一个优秀的设计团队离不开管理者


  设计不是单干。


  好的团队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什么样的管理者应该在团队进步中发挥关键作用?


  优秀的设计团队在成果上要有完善的管理体系、完善的专业体系、扎实的人才梯队和优秀的产品案例。


  作为领导者:


  首先要专业,学习能力强,格局大;然后,赋权团队,用你的决策权赋权团队,判断正确的方向,不要走错路;


  赋予专业能力,引导团队提升专业高度;


  具有协调能力的授权使团队工作更加高效。


  刚当上领导的同学可能不适应和设计师完全不同的工作模式。


  这个时候你最需要注意的是思维转换。首先,思维转型需要明确三个角色,崔校长总结为“三位一体管理模式”,即教练、裁判、经理,缺一不可。


  在项目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练的作用,提供专业指导,确保设计输出的质量。如果教练的角色缺失,很难提高设计质量,让设计师成长。


  在评价和决策中,要发挥裁判的作用,给出明确的结论,承担决策的责任。如果缺少了裁判这个角色,很容易成为抛锅人,把自己的责任丢给基层设计师,设计质量也容易失控,也会导致设计师压力过大,损失惨重。


  最后是管理者的角色,思考团队建设,选择团队需要的设计师,判断设计师的表现,确定哪些应该重点培养,哪些应该淘汰替换。经理角色的缺失会导致吃大锅饭的局面,团队能力会止步不前,陷入平庸。


  6.保持高效沟通


  沟通,在设计师的工作内容中占了很大的比重。


  与团队同事的合理沟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工作效率,专注于设计质量,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设计本身。


  对此,美团评论说,崔校长很有发言权。


  上海用户体验部有100多名设计师,产品经理500多名,程序员1000多名,上下游部门比较分散。


  有很多产品部门和R&D部门。与UED不同,这里只有一个统一管理的部门,所以很难沟通。


  为了更高效地与团队沟通,美国使命回顾内部要求领导与相关部门领导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确保信息畅通;然后,使用设计过程规范要求设计人员与上下游同行充分沟通;最后,团队风格推动设计师走出去,上下游讨论合作,跟进产品讨论,在开发岗位确认实施细节。


  一个关于沟通的小故事:


  搬到办公区后,产品的座位离设计师只有一个过道,设计师开始有些“小麻烦”。当产品经理有问题时,他总是可以和设计师讨论。设计师的工作总是被打断,但他并不羞于拒绝产品。


  这是一个有趣的现象,说明产品和设计师之间的沟通非常紧密,他们信任设计师的专业性,能够一起有效解决问题。这种场景在团队内部时有发生,这种“担心”对于设计师来说是不可避免的。


  设计师要做好时间管理,掌握沟通进度,不能影响整体设计效率。


  总结


  设计没有极限,这是每个设计师应该思考的方向。


  只有不愿意现状,勇于突破,才能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以更高的速度进步,成为最终的赢家。


联系我们
  1. 咨询电话 咨询电话

    业务咨询:

    020-39991468

    服务监督:

    郭经理 18620727292
  2. 联络邮箱 联络邮箱

    业务邮箱

    service@2000new.com

    招聘邮箱

    hr@2000new.com
  3. 新际网络公司总部地址 总部中心
    广州市番禺区汉溪大道东388号四海城商业中心4栋7楼
  4. 新际网络 微信客服 微信沟通
    售前顾问

    扫一扫加售前顾问

返回顶部

电话咨询

在线咨询

留言预约

*新际020中心将尽快与您联系